首页 公司简介 业务范围 合作案例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QQ联系
电话联系
手机联系

结构成本控制攻略

澳门铁盘算盘网发布时间:2022-05-31 10:55:51
澳门铁盘算盘网发布者:华优建筑

  引言:当前结构成本管理的市场状况


  一、两种认识:建筑方案一经确定,结构成本基本就确定了;结构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结构安全储备的下降。


  二、现状:仅从经济指标上对结构成本进行控制。


  三、一种思路:极端强调结构成本的控制,含钢量、含混凝土量越低, 结构设计越优秀。


  四、成本管理的内涵


  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及方法


  必须对整个设计和策划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1.前期策划--地质的考虑;


  2.规划阶段--建筑物的排放;


  3.方案阶段--结构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避免返工;


  4.扩初阶段--结构方案的优化;


  5.施工图阶段--结构的精细化设计;


  6.施工配合阶段--变更、签证的合理控制;


  事前控制的几个要点


  1.设计院的选择(方案,初设及施工图):合适易管、态度重视、项目情况、服务意识、市场口碑。


  2.专业负责人的选择:绩水平、市场反馈-- 图纸质量、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影响力及控制力。成本意识的沟通与输入;


  3.前期主动的沟通、尊重平等的心态、质量标准的换位思考、同行的交流与竞争、双赢的思路和手段。


  4.设计周期的合理取值:a设计周期对总成本的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市场风险的变化、产品的实际价值;b如何在保证质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缩短设计周期:组织的重视及措施、工序的前置及搭接、

标准化设计的推广,

  5.设计费的合理取值:设计费本身及其对总成本、进度及质量的影响、设计费取多少合适、设计费如何支付 (对象、时间);


  6.合同中设计公司应承担的风险:设计错误所导致的损失(磕碰错漏)/设计延误所导致的损失、施工配合不到位所导致的损失、设计结果超限额的罚则(后)。


  7.限额设计合同的引入和使用:引入的意义、限额的内容、限额的数值、限额的弹性(数值的范围和局部的调整)、双赢的思路。


  8.甲方的技术原则必须提前输入:《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或《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结构设计总说明》、《标准构造做法》.


  设计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点


  一、结构体系的确定及主要平面布置图;


  二、基础的选型及设计图;


  三、电算模型及计算系数的取值;


  四、标准的样板截面单元及配筋图;


  五、地下室的布置及样板配筋图;


  六、结构转换层的布置及配筋图;


  七、施工图审查公司的选择及沟通


  1.选择思路— 易于沟通;


  2.沟通时机-- 重视前期;


  3.沟通内容-- 规范的边界或有争议处(超限的判断、裂缝宽度、短肢墙体系的定义、配筋;


  4.沟通方式-- 双方、三方、资源借助、关系维护;


  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及方法


  工程成本管理是公司经营最关心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项目定位、工程成本测算、限额设计、工程招标动态控制、现场签证等一系列的环节进行控制

;付款、奖罚处理亦可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1.地下室方面的成本控制


  地下室的结构成本是相当高的,也是建设单位重视的。影响地下室造价成本的因素很多,比如地下水位、地下室层高、地面覆土厚度、消防车道的位置等等。


  2.主体结构方面的成本控制


  要做到主体结构方面的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要合理、结构计算与内力分析要正确、细部设计与构造措施要周密。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结构成本控制的技术关键点


  一、勘察报告成果的确认与合理运用


  地质勘察费用所占很小,但地质勘察对岩土,结构成本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基坑边坡,基础以及地下室等与土体有关部分的成本造价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常见一些勘察单位以低价中标,却往往土体取样与实验不足,只好向甲方提交偏于安全,甚至过于安全的勘察成果,对于甲方是因小失大。因此,选取一个当地经验丰富,服务配合意识好的地质勘察单位,并给予合理的勘察费用是做好报告的关键因素;严格的勘察要求和勘察报告审核是地质报告做好的重要保障。


  二、地质勘地质勘察布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有地下室时勘察方案须考虑满足基坑支护设计要求。


  2.同一项目分期开发时,其地质勘察应该同时满足远期与近期工程开发的要求。


  3.需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应同时考虑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并将地质勘察钻孔作为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的工程钻孔,重复利用。


  4.布置勘察孔时,应结合地下室(有地下室时)范围、标高、层高综合考虑,确定孔距、孔深,以及控制性孔与一般性孔的数量比例。


  5.当地下室有抗浮需要时,应明确要求提供设计抗浮水位。


  6.对地质报告,设计单位应认真审阅,并应对地质报告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勘察报告的取值建议


  关注基础选型及地基处理建议、关注承载力的取值建议、关注抗浮设计水位的标高、可否提出最低设计水位标高;


  四、基坑、边坡方面的成本控制:


  1、基坑、边坡方面的成本控制在基坑、边坡的设计中,经验占70%、计算占30%,因此在当地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是相当关键的。支护设计是通过方案招标确定的,其评标标准为“

在满足结构安全可靠及环境绿化要求的前提下综合造价最低方案为中标方案”。在设计方案确后为进一步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和缩短进度,需要在计算、构造、施工图设计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优化,使设计施工图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更经济合理。

  2、由于基坑、边坡设计中经验占了决定地位,因此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小组对重要基坑、边坡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是一个重要环节。

  五、地下室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六、基础的选型:


  1.冲孔桩、钻孔桩、人工挖孔桩、预应力管桩、沉管灌注桩、强夯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筏板基础、独立柱基。


  2.如何判断桩(基础)的总量是否合理?


  要求设计院提供桩(基础)的总反力与建筑物总重量的比值,核对并判断其合理性(利用率>85%)。


  3.如何优化桩(基础)的总量?


  关注柱底荷载的取值、关注水浮力的利用、关注桩基础中地下室底板下土承载力的利用、关注桩承载力的利用率、关注基础类型的归并。


  七、控制层高的意义


  1.结构成本:


  1)减少所有结构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的长度和体积;


  2)减少建筑的总高度、降低结构的总荷载,间接降低结构成本;


  3)降低上部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风荷载,间接降低结构成本;


  4)地下室土方开挖及运输的数量;


  5)基坑支护的面积、基坑支护的单价;


  6)地下室底板及侧壁的截面及配筋;


  7)减少水浮力,降低抗拔桩、抗拔锚杆的费用;


  8)基坑降水的数量及费用


  2.其它土建成本:


  1)减少所有外维护砖墙、内分隔墙、装饰隔断的数量;


  2)减少门窗、幕墙、粉刷、涂料、瓷砖、石材、防水材料等数量;


  3.设备及运营成本:


  1)更好地满足节能规范的要求;


  2)减少空调等设备的负荷量;


  3)减少后期空调等设备的运营成本;


  4.如何降低层高?


  1)于许多公共建筑,包括地下空间,规范或者客户所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建筑物的层高而是使用空间的行车道2.3m,停车处2.2m)


  2)地下室的层高:

地下室层高=建筑净高(2.2m)+结构梁高(0.9m)+空调管高度0.4m)+消防喷淋高度(0.1m)=3.6m,水电交叉等在次梁部分进行,因此地下室层高在3.8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3)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厚度:

水、电管线的走向、交叉布置以及埋置深度以及景观种植树木的要求是决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的关键因素,一般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厚度在1.0~1.5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为了避免上部建筑的设备管线直接穿越人防顶板,设计中往往将地下室顶板降低后覆土,在覆土层中完成上部建筑设备管线的转换,及避免了对管线采取防护密闭措施,又可以节省投资。另外,大型地下室顶板的跨度一般较大,仅靠中间向两边放坡是很难解决排水问题。因此设计中考虑将地下室分成几个区域,利用轻质陶粒砼找坡,坡向顶板外围水沟,由区域边的排水暗沟接入小区管网)。

  4)影响净高的因素:结构的梁高及机电的管道空间。


  ① 结构的梁高


  设计院通常的做法:取结构本身最经济的梁高(一般为1/8-1/12的跨度)。


  综合各种成本因素,取值应较正常结构本身最经济的梁高降低10%-30%。(建议为1/12-1/18的跨度)


  ② 机电的管道空间:


  a.设计院通常的做法是空调、电缆、水管各占一个标高,实际空间利用率很低。


  b. 我们的优化措施?


  --我们建议设计院做每一层的:综合管线图


  --来优化各专业管线的交叉布置和统一协调,以压缩总体管道空间。


  ③ 结构梁高的空间与机电的管道空间交叉优化设计:


  a.采用变截面梁,在机电管线通过处,减少梁截面高度。


  b. 在梁中预埋管或预留洞口,使管线穿过。


  c.采用设柱帽(或不设柱帽)的无梁楼盖,使管线与结构柱帽在同一 高度空间。


  d.设计使结构梁的布置与空调管线的布置保持一致,以便结构梁与空调管线共同占用一个空间。


  八、构件布置与成本的关系


  1.8.1米 X 8.1米柱网下,布置井字梁经济还是十字梁经济?


  2.一些短墙上的小梁是否需要布置?


  3.梁配筋方式对成本的影响


  1)住宅标准层梁宽常为200或250,此时梁顶钢筋宜用大直径钢筋还是小直径钢筋?


  2梁钢筋的直径超过25时,会对成本造成什么影响?


  3)主次梁相交处设计院常常布置有吊筋,是否合理?


  4.柱的配筋方式对成本的影响


  5.剪力墙的布置与成本的关系


  1)如何优化剪力墙布置的位置数量?


  a.建筑物的两端和周边重点布置;


  b.建筑物的内部和中间位置减少布置;


  --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扭转指标满足要求


  2)如何优化剪力墙的长度(墙身用钢量45~65%)


  a.剪力墙太长,结构本身成本增加,同时又使地震力增加,进一步加大结构成本;


  b.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不好,构造配筋成倍放大,成本也会增大;


  c.对策


  --最优化的剪力墙长度是其宽度的8倍+100;


  --剪力墙的翼缘小于600时,应关注其结构设计结果。


  3)如何控制剪力墙的厚度取值


  a.《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2.2条:底部加强层剪力墙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6(一、二级抗震等级)或1/20(三、四级抗震等级)。


  b.但底部商业、底层假复式住宅或架空层层墙高较高,按此规定,厚必须增加较多,同时变成短肢剪力墙,配筋进一步大幅增加。


  c.对策:


  --经过《高规》附录D专门的公式验算,大部分墙厚不需比标准层加厚或加厚一点即可满足稳定要求,节省本层造价约15%。


  6.楼板的厚度对成本的影响


  1)标准层楼板厚度对荷载的影响程度?


  ---2CM的板厚占标准层总荷载约3.3%


  2)标准层楼板厚度对板配筋的影响?


  ---仅考虑构造因素,板的配筋量与板的厚度成比例增加


  3)标准层楼板厚度对地震力的影响?


  ---2CM的厚度增加地震力约3.3%


  4)标准层楼板厚度对梁、柱、墙配筋的间接影响?


  5)标准层楼板厚度对基础的间接影响?


  6)实际工程中楼板厚度选择建议


  a.普通3-4米跨度的楼板可取100;


  b.高层核心筒部位的楼板可取150;


  c.客厅处的异形大板可取120-150;


  d.普通屋面板可取120;


  e.管线密集处可取120;


  f.地下室顶板可取180。


  7.建筑的地下室及屋顶找坡


  a.找坡的材料成本和结构成本?


  b.是否可以结构找坡或半结构找坡?


  c.单坡还是双坡?找坡的方向及长度?


  d.重视找坡。科学找坡。


  8.关注部分位置的荷载取值


  1)地下室顶板的活荷载取值 (消防车道,覆土厚度);


  2)外墙的荷载取值 (窗洞的影响);


  3)内墙的荷载取值 (轻质材料的提前确定);


  4)空间可能分隔的荷载取值(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1/3作为楼面活载的附加值计入(kN/㎡);


  9.电算时一些系数的取值


  1)梁的弯矩放大系数;


  2) 梁的扭矩折减系数;


  3)梁柱重叠部分是否简化为刚域;(节省支座配筋)


  4)混凝土容重的取值;(剪力墙体系:26)


  5)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6)墙、柱、基础计算是否考虑活荷载的折减;


  7)地下室外墙是否按压弯构件计算;


  8)荷载的取值是否有人为的放大;